找到相关内容209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在黑暗中并肩行走

    也不会奢望自已完全理解别人。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,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,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,但正因为由已及人地领悟到了别人的孤独,我们的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。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,走在各自...

    周国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1047627.html
  • 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的小花絮

    佛就是在帝释天宫的善法堂讲法的。   佛陀当年是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中升上天宫的。舍卫国,唐高僧玄奘译为室罗伐悉底国,其都城在今印度北部的巴尔兰普尔西北约二十公里处,赫赫有名的祗树给孤独园就是在...卫国波斯匿王在祗树给孤独园造的佛像也是参照此像作的。唐玄奘在他的《大唐西域记》中记载,他游历此地时,还看到此旃檀木雕刻佛像。说“城内故宫中有大精舍,高六十余尺,有刻檀佛像,上悬石盖,邬陀衍那王(旧云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3854450.html
  • 修行者的气质

    正确的,我们需要以一种独到的眼光去认识和了解人生,然后孤独地行走。“横担藜棘不顾人,直入千峰万峰去。”这是何等的洒脱和勇敢的前行!看似孤独,其实自由;看似寂寞,其实无比充实和自在,因为有信念有底蕴有目标,能在孤独和寂寞中内观心灵无比的壮美和辽阔,在静坐与独思中参详宇宙人生的奥妙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 一蓑烟雨任平生。”苏轼的这首词流露的就是这种独行气质。 二、旷达气质 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执假为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04276538.html
  • 从佛经看早期佛教壁画

    内应画白骨髑髅。”是时长者从佛闻已,礼足而去,依教画饰既并画已。   当时舍卫国有个大臣须达多,因为他常常布施给鳏寡孤独,所以大家叫他“给孤独长者”。他想买个园子来供养佛,请佛来这里说法。他找来找去觉得只有祗陀太子这个园子最合适,于是向祗陀太子表明想买园子的意图。祗陀太子并不想卖,就说: “如果把这园子的地上铺满金砖,我就卖给你。”给孤独长者对请佛说法特别虔诚,把家里所有积蓄都拿来变卖了,总算用...

    邓宜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492886813.html
  • 跋地罗帝偈在原始佛教中的地位

    平静,能够时时保持正念。佛陀曾经用这样一首偈子来赞美他:  独坐独安息,  精进无懈怠,  悉达诸苦根,  受用大寂静,  安住胜孤独。   此偈见于《法句经》(Dhammapada)。翳迦毗诃罗雅(...喜欢独处,并且时常高度赞美孤独的生活。然而这位比丘并未受到同修们乃至佛陀的赞扬。或许他曾经听说修行独处是值得赞扬的,因而他想修行独处。然而他所过的那种孤独的生活,只是一种外表。他的同修们注意到在他修行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1454589.html
  • 信仰之路

      法显大师和玄奘大师他们通过自己的旅行,向世人呈现了一种生命的无局限状态。他们在旅途中,甚至是在大半生里都长久的陷入在孤独中。但他们似乎又是根本摆脱了孤独的。原因是他们对于红尘俗世有一种透辟的认识,懂得真正的孤独是在互不关爱的拥挤热闹之中。他们和那些千百年里所有留下名字和没留下名字的同路人一样,都在赶路。路没有止尽,而赶路即是彼岸,在路上,他们走出了一个无限宽广的精神天地。他们不喜欢街市间的众生...

    法 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2950625.html
  • 李翱学佛

     “直上孤峰”,是指精神境界。人要敢于孤独,善于孤独。因为孤独也是一种美的形态,孤独有利于独创、独思、独立;有助于人格素质的提高;有利于成熟中的单纯……  早行者、远行者、圣贤者、独创者,大多是寂寞的孤独之人。爱因斯但就是这样的人。  大画家齐白石说:“画者,寂寞之道也。”  禅道更是如此。  “月下披云笑一声”,当孤独和幽闲之舟将人送到人格层次最高的“自我实现”的境界时,他自会感到明珠在怀,山河...

    李哲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85753631.html
  • 临终关怀 尊重生命

    的人开始把医院作为死亡的场所,而不再在亲爱者的怀中死去了。 另外,心理学的研究更加表明医生竟然会在无意之中排斥临终患者。当垂死的老年人被置于冷冰冰的现代医疗机构时,等待他们的经常会是孤独、遗弃和隔离...病人最大的渴望。 2.以同感之心与患者分享 面对死亡的过程必然是一条孤独的旅程,再亲密的人也无法完全陪伴同行,孤独感是无法全部消除的。临终者必须经历关系性、情绪性、及存在性孤独,独自面对死亡的煎熬...

    王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61954045.html
  • 佛喻禅悟

    。   “那旅行者喻的是人的——孤独心灵”师傅回答道。   是啊,不管是伟人、圣人、哲人、还是凡人。誰能说他们的心灵不是孤独的?什么激情澎湃,什么慷慨激昂,什么壮怀激烈,那都只是一时的表象。所有人的心路,都只能与那旅行者一样,孤独地自己行走。誰也看不透,誰也看不懂,在很多时候,人的心灵都处于孤独之中,孤独才是人们心灵的本质。   “那秋天的黄昏又喻意着什么呢”?   “人的心灵是孤独的,秋天的黄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72460121.html
  • 人生实相

    秋天的黄昏:秋天的黄昏是比喻人生的孤寂感。何故你的人生就像秋天的孤寂?因为你是孤独一人旅行之故。虽说有亲属、家族、朋友,但并没有可以互相倾吐心中的一切,互相理解的心灵之友。即使是夫妇,也未必能互相理解心中之事而生活下去。人生的孤寂,原因就在这心灵的孤独。难道你未曾有过孤独的感伤吗? 白骨:路边的白骨是你人生的旅途中,家族、亲属、朋友等的死亡。你活到现在,应该看到很多白骨,那时你有何想法?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11/19402617117.html